半岛体育苹果下载
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半岛体育苹果下载 > 新闻动态 >

法国元帅贝当(下):和戴高乐的对决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0:52    点击次数:53

  

“戴高乐自以为通晓兵法,他的虚荣心使他自以为深知战争艺术的奥秘,他本该发明战争艺术呢,我了解他的一切,他曾在我的参谋部里工作过,他不仅狂妄自大,而且忘恩负义,他在军队里几乎没有什么朋友,这并不奇怪,因为他给人的印象就是看不起任何人。”

当贝当在1940年6月6日向英国将军斯皮尔斯说出这番话时,他不会想到,将来正是斯皮尔斯帮戴高乐跳上了那架逃亡英国的飞机。

01

当时贝当一心只顾着生气,他生气于雷诺竟然不顾他的反对,将戴高乐任命为了战争部的副国务秘书,贝当对于这项晋升非常不满,不停在背后说着戴高乐的坏话,他向斯皮尔斯说过,向自己的亲信博杜安也说过,甚至于后来当贝当亲自见到戴高乐时,他都还不忘对此阴阳怪气一番,他说:

“啊,你已经是一个将军了,但我不会祝贺你,战败时取得的官阶,又有什么用呢?”

贝当是如此的厌恶戴高乐,恰恰说明了他内心的虚弱和恐惧,他害怕戴高乐不断上升,最终将有能力阻止自己。

这种担心最终在1940年6月18日化成了现实,就在他刚刚上台宣布要与希特勒媾和之后,戴高乐就通过BBC广播电台向法国人民发出了战斗的号召。

贝当一开始觉得自己还可以和戴高乐辩一辩,他在广播中说道:

“至少我们的荣誉没有受损,谁也不能使用我们的飞机和舰队,法国政府仍然是自由的,管理法国的只有法国人自己。”

戴高乐随后在广播中回击道:

“贝当元帅,有人使您相信,停战是体面的,但是,这次停战是屈辱的,我国领土的三分之二被敌人占领,我国军队全体被解散,我军官兵做了俘虏,我们将我们的舰队、我们的飞机、我们的坦克、我们的武器装备,完好无损地拱手交给了敌人,让敌人可以利用它们进攻我们的盟国,国家、政府和您本人都沦落到了被奴役的地位,啊,如果是为了得到并忍受这样一种奴役,那我们根本不需要您这位凡尔登的英雄,随便什么人都可以,您棋走败着,两手空空,似乎没有留下什么筹码可以再赌,贝当元帅,您号召法国——一个屈膝投降、被掠夺、被奴役的法国回到它的废墟上重建家园,但是,您期待它在什么环境中、用什么方法、以什么名义,从德国和意大利的铁蹄下重新站起来呢?”

戴高乐的回击是如此漂亮,以至于贝当无力反驳,只能玩起掩人耳目的把戏,他下令禁止法国人民收听BBC广播电台,因为里面有戴高乐“反民族”的宣传,违者将受到罚款乃至监禁。

但是思想是关不住的,贝当发现,“戴高乐派”越来越多,根据维希政府警察局的秘密报告,从1940年9月到11月,在包括巴黎、里昂、马赛在内的16个大城市中,都出现了“戴高乐分子”的传单,许多法国人不顾维希政府惩罚,也要逃到国外去加入“自由法国”。

1940年7月,300多名法国空军人员就发生了集体叛逃。

在海外殖民地中,“自由法国”的声势格外浩大,非洲和太平洋的法属殖民地不断倒向戴高乐,再加上英国的援助,逐渐有了不可阻挡之势。

贝当对此感到非常恐慌,命令手下官兵对其围追堵截,在“维希法国”和“自由法国”之间多次爆发战斗,但抵抗的火焰没有被扑灭,反而越烧越旺。

1940年11月12日,法属赤道非洲的最后一支维希海军在让蒂尔港投降,总督马森自杀,至此整个法属赤道非洲都落入了戴高乐的掌控。

贝当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,他动用了一切力量去阻止戴高乐,甚至找来了美国人。

1941年2月,在与美国大使莱希的会谈中,贝当先是把“戴高乐派”大骂了一顿,说“他们妨碍了我把法国人民团结起来”,贝当尤其反感那些认为他和戴高乐是两面下注、说他们是“秘密盟友”的言论,贝当指出,这都是“占领区的戴高乐分子造的谣”,他向莱希埋怨道:

“这些谣言使我在德国人面前受到了损害,令德国人指责我是两面派。”

贝当向莱希强调道:

“戴高乐是个已经被判了死刑的卖国贼,丘吉尔给我来过一封信,说戴高乐也给他招来了很多麻烦。”

等到气氛烘托的差不多了,贝当终于说出了他的想法:

“如果美国人能帮我打发掉戴高乐,那我贝当是会铭记于怀的。”

这句话切中了美国人的心意。

罗斯福考虑到戴高乐独立性太强,不方便美国在战后控制法国,的确很想换掉他,然而,每当罗斯福想要扶植起一个人去取代戴高乐时,这个人总会被戴高乐击败,罗斯福坚持了很久,最后还是不得不承认了自由法国。

贝当的愿望落空了。

他只能看着法国的海外殖民地一点点脱离他的掌控,而在法国本土,贝当也难以再维持自己的统治,因为一支红色力量马上就要崛起了。

02

在维希政府的统治初期,法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,当时苏德战争尚未爆发,苏联和德国正处在蜜月期,由苏联主导的共产国际又开始了他们的经典操作——指导。

按照苏联的利益去指导别国共产党的行动,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宣布:

“像侵略、侵略者这些概念在最近几个月都有了新的具体内容和新的含义,如果今天谈起欧洲大国,那么德国是一个渴望尽快结束战争、实现和平的国家,而不久前宣称反对侵略的英法则是赞成继续战争、反对缔结和约的国家,只要是肯于正视现实而不是闭着眼睛不看现实的人,就会清楚地看出这场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,所有这一切都证明,是谁需要这场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,显然,工人阶级是不需要的。”

在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下,法共对二战的性质做出了误判,认为这是一场不应该支持的“帝国主义战争”,他们将占领法国的纳粹士兵称为“暂时被迫穿上军装的德国工人”,并呼吁巴黎劳动人民同他们“联欢”,他们支持向希特勒求和,反倒指责戴高乐是“英帝国主义的代理人”,说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是“彻头彻尾的反动和反民主的运动,其唯一的目的,就是想在英国获胜的情况下,剥夺我国的一切自由”,这种认识导致法共在贝当上台后的近一年时间里,始终没有采取公开的抵抗政策,令贝当得以轻松瓦解他们,大量共产党员被逮捕,然而,公理自在人心,面对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,面对法共高层的机械执行,有许许多多法共的基层党员察觉出了不对劲,自发地走上了抵抗道路,数千名复员归来的法共党员开始了反法西斯宣传,被捕的党员越来越多地越狱、重新开展斗争,一些基层组织暗中进行破坏活动、收集武器准备战斗,知识分子也办起了反法西斯的地下刊物,这一系列活动都倒逼法共党中央反思自己的主张,调整自己的战略。

1941年5月15日,法共提出了组建“民族阵线”的口号,第一次明确呼吁要为民族解放、法国独立而斗争。

一个月后苏德战争爆发,共产国际的指导方针终于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来,法共的抵抗运动也随之彻底爆发了。

全国各地都涌现出了法共的游击队,他们有着严密的组织、顽强的意志,迅速成为了法国国内最主要的抵抗力量。

对此,贝当加紧镇压。

在1941年8月14日的法令中,设立特别法庭,允许不经上诉就判决共产主义者,维希治安秘书长还与德国盖世太保合作,共同追捕抵抗者,仅在1942年年初,就有50万人被投入监狱,国内监狱不足,贝当政府还不得不使用海外殖民地的监狱,但这些镇压扑不灭反抗之火。

在1943年的头三个月里,游击队就在铁路上发起了1500次军事行动,摧毁损坏了180辆火车头和1200多节军队车厢,击毙了800多名德军军官。

到1944年,法共机关报《人道报》共发行了1530万份,焕醒了广大人民的抵抗意识。

贝当还绝望地发现,为了反对自己,曾经水火不容的戴高乐和法共也走到了一起。

1943年1月21日,法共在《人道报》上宣布:

“我们信赖第一个举起抗战大旗的戴高乐将军。”

戴高乐随后也回应道:

“法共党员已经为法国做出了一切努力和牺牲,各个抵抗组织之间的有效配合,是达到我们共同目标所不可缺少的。”

1943年5月27日,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在法国里昂成立,法共同意由戴高乐的代表让·穆兰担任委员会主席,从而承认了戴高乐的核心地位,国内外的抵抗势力就此实现了大联合。

贝当的统治走向崩溃,只剩下时间问题,他唯一的希望,就在于轴心国的胜利,只要德军还在法国,他这个傀儡元首就能一直做下去。

问题是,轴心国能胜利吗?

03

在二战的国际舞台,贝当堪称站队鬼才,每次都能完美地站错队。

在法国刚被击败的时候,贝当果断投降,他清楚这样做的结果:

“德国可能会吞并法国的某些地方,并通过经济布局控制整个法国。”

但他认为,坚持抵抗的英国下场会更惨,他告诉美国大使布里特:

“我预计德国很快就会打垮英国,而且德国提出的要求将使英国付出巨大代价,德国将会毁灭英国。”

他说道,而至于他自己的命运,贝当则相当乐观,他不相信德国人会违反停战协定,贝当很快就被打脸了。

英国没有被击败,希特勒对他也不好。

1940年12月12日,贝当向美国大使馆代办墨菲承认,他不再相信德国会取胜,而只相信会打个“平局”,他还向墨菲抱怨道:

“德国人对我们冷酷无情,他们掠夺我们,我们处在他们的铁蹄之下,他们不会治理另一国的伟大人民,相互接近的好机会被错过了。”

但贝当仍然幻想自己可以和德国人平起平坐。

1941年11月1日,他对德国空军元帅戈林说道:

“合作就意味着平等相待,如果战胜者高高在上,战败者低三下四,那就谈不上合作。”

他提醒戈林不要犯法国在一战中犯下的错,要“实现基于合作的和平”。

戈林绷不住了,他叫嚣起来:

“元帅先生,究竟谁是战胜者?是我们!

还是你们?”

贝当的幻想被戳破了,他悲伤地说道:

“我从来没有像这次会晤中那样深刻地意识到法国败得十分悲惨。”

贝当请戈林把一份备忘录交给希特勒,里面写满了他对希特勒违背诺言的指责,戈林不想转交这种东西,贝当求了两次无果,只能走到戈林身边把备忘录硬塞到戈林的口袋里,所谓的“法国元首”,在德国人面前就是如此的低三下四。

德国人偶尔也能给贝当带来一些“好消息”,比如他们已经入侵了苏联,贝当对此感到很兴奋,他驱逐了苏联大使,并不断强调:

“德国很快就会在俄国取得胜利,然后就轮到英国遭受侵略了。”

苏德战争初期,贝当总是避免见到美国大使,他害怕希特勒误会,但随着战况变化,他又和美国大使熟络起来了,美国大使调侃道:

“德国人在俄国的推进速度一放慢,法美关系就热乎起来了。”

在亚洲,贝当同样饱尝耻辱,按理说,维希法国和日本都是轴心国,就不应该再互相侵犯了,但日本人根本就不在乎这些,他们要求进驻法属印度支那,希特勒也没有站出来强力制止,贝当只能向日本大使抗议道:

“前些年,天皇陛下来欧洲访问时,我有幸陪他在法国参观,后来听说他还常常谈起我,可是,就是这位陛下的政府,竟然在法国危难之时提出无理要求,真是难以想象。”

这番抗议是如此的软弱无力,没有激起天皇裕仁的一点怜悯,裕仁进军法属印度支那,除了图谋东南亚的殖民地,也是考虑到了这里重要的战略位置。

法属印度支那大致包括了今天的越南、老挝、柬埔寨,是当时中国对外贸易、获得援助最主要的道路之一。日军一旦进驻,既可以切断中国的补给线,又可以威胁中国的西南大后方。

面对这种局面,国民党政府提出,中国军队愿和法军一起保卫法属印度支那,这是一个非常友好的提议,也是符合法国利益的,但贝当畏惧日本的强大,认为中国不可能战胜日本,与其反抗,还不如顺从,他亲自写信给希望抵抗的殖民地总督德古,劝德古“放下仇恨”,接受“当前实属无奈的日法谈判”。

贝当政府的亲日举动,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强烈不满,蒋介石放出话来:

“若是法国和日本达成了最终协议,则中国必会采取必要措施。”

这个“必要措施”就是“一旦日军在印度支那登陆,中国也将立刻出兵印支”。

这番表态引起了法国方面的恐慌,但在日本的不断施压之下,贝当政府最终还是彻底倒向了日本,他们与日本签订条约,明确允许日本通过法属印度支那进攻中国,此后贝当政府还与日本建立了日法防卫同盟,走上了与日本全面合作的道路。

国民党政府也做出了一些报复,包括拆除法国的滇越铁路,派军队袭扰法属印度支那边境,他们还从监狱中释放了一名重量级犯人——胡志明。

国民党帮胡志明建立了越南革命同盟会,收容来华流亡的各路越南志士,支持他们抗法复国。

后来胡志明回到越南,彻底颠覆了法国的殖民统治。

贝当最后的、也是最耻辱的选择,发生在1942年11月的火炬行动中,当时美国已经参战了,盟军都在北非登陆了,战争形势可以说很明朗了,连维希政府的二把手、海军总司令达尔朗都跳反加入盟军了,贝当却还在指挥法军向盟军开火,达尔朗的倒戈,虽然是出于个人利益的投机行为,但也算是为反法西斯事业做了点贡献,结果这么点贡献也在贝当的搅合下搞黄了。

当达尔朗要求停泊在土伦的法军舰队和他一起加入盟军时,舰队司令拒绝了,相比于达尔朗,他和他手下的官兵都更愿意听从于贝当。

那贝当又换来了什么呢?

希特勒并没有因此信任贝当,反倒是达尔朗的叛变、盟军在北非的登陆把他刺激到了,他决定撕毁停战协定,出兵占领维希政府仅有的那五分之二领土,并抢夺法国舰队。

在这最后时刻,连一贯屈膝投降的维希政府内部,都有人忍受不了了,拉特尔·塔西尼将军决定拉着他的部队去抗击背信弃义的德军,此时贝当手上还有十万法军,土伦港里还有3艘主力舰、8艘巡洋舰、17艘驱逐舰,英美的舰队就在土伦港外,准备接应法国舰队逃离德军的掌控,只要贝当想,他就能号召起这绝地的反抗,那后世对他的评价也会截然不同。

然而人啊,只要跪了一次,就再也站不起来了。

贝当害怕希特勒的报复,指示他最后的那十万法军“按兵不动、留守待命”,指示他最后的舰队自沉于土伦港内,想要反抗的塔西尼,也被捕了。

从这一天过后,贝当的陆军、贝当的海军、贝当的领土,就都不复存在了。

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法属西非全部归入了戴高乐麾下,贝当哀叹道:

“法兰西帝国从此完了。”

准确地说,是他的法兰西帝国,完了。

04

1945年7月23日,贝当走上了审判席。

对他的审判持续了23天。

法院裁定:

“包括叛国罪在内的所有罪名成立,贝当被判处死刑。”

考虑到他89岁超高的年龄,法院建议从宽发落,戴高乐也签署了特赦令,贝当最终被判为无期徒刑,他的一切荣誉和财产都被剥夺,只能在监狱中度过余生。

贝当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呢?

想当初,他是法国人眼中的“救星”,被无数人所仰慕、所崇敬,哪怕是在他投降德国后,许多人都还认为他是在演戏,等待时机成熟时,他一定会带领法国对希特勒倒戈一击,但这一刻终究没有到来。

贝当辜负了他的人民,也就注定会被人民所抛弃。

贝当自诩为“法兰西之盾”,宣称他的投降行为将法国从二战的战火中拯救了出来,事实果真如此吗?

法国在二战中死了81万人,比一直打败仗的意大利多,比捞到最多好处的美国多,比打完了全场的英国多。

其中,只有八万多法军死在了二战初期对德国的作战中,而更多的人死在了纳粹的战俘营、集中营中,死在了贝当政府对抵抗运动的镇压中,死在了为德国二战的协从军中,死在了反对盟军、反对自由法国的战斗中,贝当对其中每一个人的死,都负有责任。

贝当最后留下的是一个怎样的法国?

一个经济崩溃、民不聊生的法国;一个没有陆军、也没有海军的法国;一个差点被当作战败国、被英美宰割的法国。

贝当本有机会阻止这一切,他本来才是那个众望所归的英雄,他有崇高的名望、超然的地位,他有效忠于他的几十万警察和军队,他还有上百艘战舰和广阔的殖民地。

而戴高乐呢?

什么都没有!

丘吉尔回想起戴高乐刚抵达英国时:

“只带着一颗不可征服的心。”

但就是这颗不可征服的心,胜过了贝当所拥有的一切,让法兰西最终选中了戴高乐,而不是他贝当。